6月15日中午,记者收到了中行发来的一条短信,提示有3.71元信用卡账单未还。想了半天,才想起是JCB卡试卡时的验证消费,过后会自己退回卡上,但是,得先给银行在账单日前还回去。这3.71元也比较麻烦,自助设备有面额限制,还回去4元。
别小看这4元,逾期不还,我的个人信用记录就会出问题。
信用报告用途越来越多
自从用了信用卡,记者每个月都有几天惴惴不安:因为记不住到底哪天是哪个银行的还款日,生怕误了还款背个不良记录,为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不便。一个邻居就是因为临时到外地工作几年,房改房的房贷没有按时还,后来团购新房时银行不给贷款,只得借遍亲朋好友一次付清,压力极大。
6月14日,是全国“信用记录关爱日”。记者从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了解到,2016年1到5月份,全省人民银行系统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为38.7万人次,去年同期是26.6万人次,增长45.5%。今年1到5月份,全省金融机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为174万人次,去年同期为101万人次,同比增长72.3%。全省各市中,太原地区人行系统个人信用报告查询量为7.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9%,查询量居全省之首。
采访得知,增加量很高的查询的数字中,居民个人查询的原因很多。人行太原中心支行的吴云峰介绍,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人,有的是企业用人要求应征者提供个人信用报告的,有的是P2P金融平台要求借贷者提供信用报告的,也有的是做生意对方要求提供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个人因为上述种种原因主动去查询自己的征信信息。
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和征信中心联网,可以在银行自己查。这个数字更大。
商业银行重视信用报告
个人信用报告越来越受到关注,除了和工作生活离不开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诚信社会建设的推进,人们对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契约精神也逐步被大家所重视。
梳理了一下今年1到5月份太原地区个人信用报告查询的原因:办理商业贷款查询的占50.59%,办理公积金贷款查询的占20.80%,办理信用卡查询的占10.91%,了解自身信用状况的占5.07%,企事业单位要求查询的占4.40%,其余的有办理担保查询的,有公务员单位录用查询的等等。也就是说,金融机构在办理个人金融业务时,尤其是办理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以及信用卡时,非常重视个人信用记录。而且,很多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都表示,不仅仅是办理个人金融业务,就连办理中小微企业的公司业务时,也要查询公司法人的个人信用记录,再决定合不合作,支持不支持。
另外,据记者所知,目前不仅仅是各商业银行,公检法司以及国税、地税、海关、质监、工商等行政执法部门也都和央行的征信系统联网,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有问题大家都会看到,都会提高警惕。像以前那样这个银行欠款跑别的银行再贷款的事情,很难再发生了。
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使得个人不良信用行为可以发生,但是信用报告不会帮你隐藏。孰轻孰重,自己斟酌。
每年查一次信用报告
这几年,记者也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年都要查一次个人信用报告,以防万一。
6月14日,记者打印了自己的个人信用报告。
所有的账户数额、发生过逾期的账户数、为他人担保笔数、购房贷款等信贷信息在信贷记录表格内一目了然。信用卡和其他贷款栏目列举了2007年至今所有的银行卡账户发放记录。公共记录栏目告诉我:没有最近5年内的欠税记录、民事判决记录、强制执行记录、行政处罚记录及电信欠费记录。最后的栏目是机构查询的记录——我的几张信用卡发卡银行因为贷后管理在自己的后台查询了我的征信信息。今年2月份办理的JCB卡显示,中国银行查询过我的个人征信信息。
针对“个人征信数据T+1项目正式上线,逾期一天,哪怕一分钱,都要被人行征信部门列入黑名单。贷款信息隔日即上征信系统,银行原有3天宽限期也将统一取消”的消息,人行太原中心支行征信处有关人士介绍,T+1项目在2011年4月5日就已上线了,目前个人征信系统已具备支持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发生变化之日起(即T日)次日(即T+1日)报送数据的能力。这位人士说,个人信用记录包含个人借债还钱、合同履行、遵纪守法等信息,既有按时还钱的正面信息,又有不按合同约定还款的不良信息,并不存在“黑名单”,更不会影响个人出行及日常生活。至于信用不良的人能不能坐飞机、高铁,那得看是否上了人民法院的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而不是看征信信息记录情况。
对于大家关注的不良征信记录留存时间问题,这位人士表示:征信系统对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为或事件终止之日起为5年。如果有了逾期记录,也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重建信用。只要还清欠款,不良记录将在还清欠款之日起保存5年,5年后该不良记录将被删除。
因此,对于金融消费者,除了要自己用心记住银行卡账单日外,也有必要每年查询一次个人信用报告,对自己的金融消费行为有个了解,避免不必要的麻烦。